|
|
|
梅州市五华县实施村级后备干部“123”工程 在破解村级干部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上,梅州市五华县从2015年起实施村级后备干部“123”工程,着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热心农村工作的中青年村级后备干部,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目标明确,为村级换届打基础。县委着眼解决村级干部老龄化、后备干部“青黄不接”等问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村级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决定实施村级后备干部“123”工程,即:在每个村(社区)培养1名书记(主任)后备人选,培养2名村(社区)干部后备人选,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着力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村干部,把优秀的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使村(社区)“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更合理、文化水平更高、战斗力更强。 严格标准,扩宽渠道选拔能人。树立“能人治村”的理念,扩宽渠道,打破身份、职业界限,注重从现任优秀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党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坚持法律有意识、致富有能力、带富有活力、工作有热心、村中有威信的“五有”标准,在本村籍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的45周岁以内男性和40周岁以内女性中选拔。同时,为避免单纯追求所谓的能人、强人,对人选的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作了要求,对群众口碑较差、妄议大政方针、涉黄涉赌涉黑涉毒的,一律不纳入后备干部人选范围。 注重程序,选准考实后备干部。坚持党的领导,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社会公示三道程序把关,力争做到后备干部素质过硬、党员群众普遍认可。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支部举荐等方式报名,经村(社区)党支部资格审查后,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民主测评,根据民主测评情况,支部会议研究确定预备人选。由镇挂点领导审核把关,镇党委组织专门考察组,对人选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结果,经镇党委研究,确定村级后备干部的正式人选。选拔结束后,由村(社区)党支部负责将考核结果向村民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 加强管理,在工作中培养能力。采取“镇培训+村锻炼”的模式,由镇负责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重点培训:农村政策法规、财务管理、信访调解、党务知识等理论知识和防汛防灾、森林防火等专业技能。同时,村党支部与后备干部“结对子”,积累群众经验。到2017年村级换届前,全县共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338名(其中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446名),入党积极分子1300多名。在2017年村级换届中,有838名村级后备干部通过选举进入新一届村“两委”,实现全县年满60周岁的原“两委”干部全部退下来,大大优化了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 (梅州市五华县委组织部) 来源:广东组织工作网(2018年6月) 2018-07-04 点击次数
更多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