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要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 邓曦 昨日,中组部通报了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进展:“全国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据1月5日新京报) 超职数配备干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地方的个别现象,据此前中央巡视组对31个省区市的巡视情况来看,被直言存在超配干部问题的省区市就多达19个,可见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其实,早在2007年, 中央编办、监察部就颁布施行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对于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中组部、中编办等部门也曾对此问题进行过专项清理,但结果是“瘦身”之后却立马“反弹”,效果差强人意。 应当说,超配干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挺有“道理”,例如出于工作需要,配备一定级别的干部便于协调工作,减少工作阻力等等,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是对现行规章制度的漠视,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通,这样长期以往,必然导致规章制度变成形同虚设的“稻草人”,难以起到其应有的约束效果。 此番中组部重拳出击,强力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可谓猛药治疴,要的就是立竿见影的成效,以此来强化“依法治编”的执行力。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看到中组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使“三超两乱”现象得到彻底根治,由“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还是任重而道远。毕竟之后的整治工作都是更加难啃的硬骨头,要想不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就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持续用力。一方面要巩固现有成果,此次全国性整治行动,点多、线长、面广,持续时间长,牵着诸多方面的利益,虽然通过高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难免有些地方存在侥幸心理,期盼风头一过,立马搞“官复原职”的小动作,这就需要各级组织部门加大复查力度,采取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防止反弹回潮;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上一阶段的有效经验,有针对性地谋划剩余整治任务,注重分类分情况处理,把握轻重缓急,稳步推进整治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官本位”思想以及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观念客观存在,这些因素必然成为整治工作如期推进的最大阻碍,针对这种情况,组织部门不妨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来推进工作。所谓“软”就是要向相关官员言明政策,让其明白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认识。对于职位受到影响,甚至降级的官员要进行谈心谈话,消除其心理障碍,让其放下思想负担,轻松开展今后的工作。同时,可以将这部分官员列入后备干部库,如果今后确实表现良好,等条件成熟了可以优先提拔使用,以此最大限度地赢得相关官员的配合和支持,破除阻力。另外,所谓“硬”就是要严肃纪律,严格执行编制规定,不搞无原则的变通以及“他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如果出现不理解、不配合、无理取闹的官员,就要敢于得罪人,不折不扣依规处理,坚决维护干部工作的严肃性,保证干部编制的使用权能够在制度的笼子里正常运行。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继续推进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就要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久久为功,善做善成,这样才能真正让按职数配备干部、按规矩办事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常态。 (摘自共产党员网,2015年1月07日) 2015-04-16 点击次数
更多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