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新农村建设中闪光
——惠州市惠阳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工作纪实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惠州市惠阳区着眼于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等问题,从2006年起率先在全市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先后选派两批共44名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为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从源头上注入一股活水,较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瓶颈”,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引才”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双赢”目标。这一举措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一、坚持标准、严格选拔,确保“选得准”,为新农村建设积聚人才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为了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更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吸收和储备本土人才,我区全面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公开选拔本地生源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我区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出严格科学的考核选拔工作方案,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选拔公告,广泛发动宣传,明确了选拔对象的基本条件、专业需求和选拔方式。在基本条件上,要求惠阳生源,有志于农村基层工作,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非师范类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资格,中共党员或担任过班级以上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在专业需求上,突出引进农村紧缺的实用型人才,主要以农林、经济管理、法学、计算机应用、环境工程等专业为主。在选拔方式上,突破以往注重考试的模式,更加倾向对能力素质的考核考察。选拔共分为公布方案、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身体检查、协议录用等六个环节,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区纪委全程监督,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2006、2007年先后选拔出2批共44名综合素质较高、乐意在基层施展才华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其中男20人,占45.5%,女24人,占54.5%;平均年龄23.5岁;党员有24人,占54.5%;全国重点院校毕业的有14人,占31.8%。目前,配备大学生的村已占全区总数的近一半,选拔工作也得到了《广东组工信息》、《南方》杂志和省、市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二、优化培养、规范管理,确保“管得实”,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
对公开选拔出来的44名大学生村官,我区注重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育工作,确保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村官能更好为新农村建设施展才华。首先,强化培训。为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进村前,区委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基层党建业务、依法行政在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以及如何当好村干部等近10个专题的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区情社情,熟悉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套路。召开了有区、镇、村负责人参加的欢送大学生赴村任职座谈会,勉励他们扎根农村,为发展服务。大学生村官进村后,区委对大学生村官提出了“四个必让”要求:各村开展党员活动日必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乡镇开展农村干部学习培训日必让大学生村官参加,乡镇召开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会议必让大学生村官列席,外出参观学习必让大学生村官跟随。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政策不熟悉、农村工作经验不多等特点,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方式,突出致富技术、宗旨意识和领导方法三方面的教育培训,强化他们的桑梓之情和创业精神。其次,规范管理。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专门制定了《惠阳区选聘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暂行办法》,对大学生村官在村任职期间的生活、工作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建立大学生村官个人档案,记录每名大学生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生活、考核、奖惩等情况。建立了学习培训制度,督促大学生村官自觉抓好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建立了“一帮一”制度,由(街道、开发区)党(工)委指定党委成员、村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听取大学生村官工作汇报,帮助研究分析问题,安排部署工作,做好传、帮、带;建立了工作行为规范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吃住在村,工作期间严格履行逐级请销假制度,做到以村委会为“家”,严禁“跑读”; 建立了考核评议奖惩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每年根据大学生村干部的实际情况和所任职务,提出年度工作目标,给予具体分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与村干部一同考核,年度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将大学生村干部年度考核情况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干部职务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再次,跟踪培养。落实了专人联系帮带制,即建立区委组织部部领导联系、区直挂点单位领导帮扶、乡镇领导干部帮教、党支部书记帮带大学生村官的“三帮一带”制度,以通过传帮带等形式重点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着力帮助他们尽早熟悉村情民意;实行了多岗轮流实践制,即在定岗锻炼、定期调整分工的基础上,镇村两级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多岗锻炼机会,如安排到镇村两级内的民事调解、计划生育、外口管理、妇女工作等岗位实习,以提高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行了定期例会交流制,由各镇(街道)每年组织1-2次集中交流活动,并通过“惠阳人才直通车”网站,开设了“大学生村官”专栏,设置了“大学生村官论坛”,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交流致富信息、工作经验和畅谈工作体会的平台。
三、注重激励、强化保障,确保“留得住”, 为新农村建设营造环境
为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安心基层、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我区非常注重从政治上、经济上、学习上、工作上和生活上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敬业奉献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真正让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干得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一是坚持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区委与选拔出来的大学生全部签订《惠阳区选派生就业协议》,协议内容体现了“有利保障,严进宽出”的原则,在大力保证大学生服务期间福利待遇的同时,又不限制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大学生村官实行聘用制,服务期为6年,是中共党员的聘任为村党组织副书记,其他的聘任为村委会主任助理。6年服务期间,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工资及国家规定的各项津贴补贴由区财政专项供给,生活补贴由所在镇负责发给,享受所在镇事业单位干部同等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参照有关规定缴纳。部分乡镇、村还为“村官”解决了其他福利待遇,如平潭镇的独石村、新圩镇的东风村、良井镇矮光村还为村官解决了部分交通电话费补贴。二是坚持用事业留人。一方面,引导村官在农村做出出色的成绩,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可中拥有自我成就感,体现大学生村官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将直接选拔为镇级干部,让大学生村官有奔头。同时探索从优秀村(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的渠道,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间可报考公务员,服务满4年可参加区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区权限范围内给予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为他们积极创造“想干事、干成事”的平台。优惠的就业政策极大地消除了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后顾之忧,为大学生顺利融入基层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坚持用感情留人。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享受到各级党组织的温暖。各镇、村积极为村官解决吃、住、行上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品,有的村配备了电视、电脑,架通了宽带。大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上对他们的关心、关注。两年来,区委组织部先后召开多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并由部领导带队先后组织了4次逐村走访、交心谈心活动,了解他们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各镇“一帮一”负责人、组织委员和村支部书记也经常与大学生村干部开展交心谈心,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做好农村工作。
四、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确保“用得好”,为新农村建设彰显成效
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过程中,人们难免会担心:仅有书本知识,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这些大学生能胜任吗?经过两年多的农村工作实践,44名大学生村官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不仅全部坚持了下来,而且逐步适应农村工作环境,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助手作用。
一是“大学生村官计划”为村级班子建设带来了新面貌,激发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不仅较好解决了村干部队伍日益老化、来源不足、后继乏人的问题,而且改变了农村补充干部渠道单一的局面,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年龄均在25周岁以下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两委”班子后,使所在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3.4岁,结束了村级组织没有大学生的历史。在今年上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区44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利用自身特有优势,注重发挥善于掌握政策、敢于学以致用、勤于调查研究、乐于沟通协调的“四个突出作用”,确保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稳步推进。针对土地征用后村民的就业问题,平潭镇独石村大学生村官黄彩香主动联系劳动部门,在村中举办了10期劳动技能培训班,帮助160多名村民掌握技术后到周边企业就业;同时为一些家庭妇女争取到简单的发包计件工作,使村民基本实现了就业。大学生村官的出色工作,得到群众广泛好评,难怪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大学生村官是激发村级班子生机和活力的“螺旋浆”,使村级班子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路子,构筑了农村经济起飞的平台。这些走向农村生产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从“凭劳力种田”向“靠科技致富”转变,带领农民搞反季种菜、上网销售等,让农民很快实实在在尝到了用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新门路挣钱的甜头。良井镇矮光村大学生村官李远带,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学时学到电脑知识,教同事使用电脑,提高村务信息化,并运用网络为村联系2个农业项目定单,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了经济收入。新圩镇东风村大学生村官陈嘉龙利用亲戚朋友关系,积极收集招商引资信息,并与村干部一道到东莞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仅2007年协助该村新引进2个投资项目,并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开发农村人口户籍管理软件,提高村委会办事效率。目前,大学生村官在各级部门和村干部的支持下,协助引进投资项目近10宗。不少干部群众评价,大学生村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牵引机”,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是“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农民带来了新文化,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大学生任村官任职后,充分发挥文化素质高的优势,把传播实践先进思想文化作为主要任务,用先进思想文化塑造一代新型农民,成立文娱宣传队,建立医疗服务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真正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思想阵地,成为新知识的传播者、新文明的倡导者和新思想的实践者。为改变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组织生活单调的状况,平潭镇独石村大学生村官黄彩香组织党员学电脑,学上网,学农技,开展重唱红色经典歌曲卡拉OK活动,组织到外地参观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原来“读报+聚餐”的单一活动模式。对一些思想正派、能力公认、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青年,组织老党员实行“一带一”思想帮教,去年就发展了4名青年入党。镇隆镇高田村大学生村官骆敏生在村委会支持下,创办了“小小读书社”,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服务、先进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目前,在大学生村官带领下,全区已创办读书社10个,图书室34个。许多干部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四是“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门路,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更新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毕业生找到了一条实践自身价值的新途径,消化了改革带来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由于大学生村官本身素质较高,思想灵活,能自觉克服宗派家族利益和本位主义的影响,加之能按照上级政策法规主动介入,公平公正地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在农村稳定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永湖镇稻园村由于个别村民在土地调整中不讲道理,胡搅蛮缠,致使村“两委”长期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房荣利上任后,在详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认为该村民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主张村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纠纷处理引入法律轨道,圆满完成了比较棘手的土地调整工作。秋长新塘村李丽雅积参与本村村民分配纠纷、林地纠纷以及厂方与供货商之间纠纷的调处工作,妥善处理3宗纠纷事件。镇隆镇长龙村刘志远主动协助做好德万电池厂污染事件的调处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深深赢得群众好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大学生村官是促进社会稳定的“稳压器”,有效地缓和和解决了农村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