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五管齐下创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最近,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要求,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当前,惠阳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惠阳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人口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大,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流动方式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趋势,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日显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以自主创新的精神,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扎扎实实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在惠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创新管理理念,力求“管全”
解放思想,首要是体现在工作理念的创新上。流动党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我们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原有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己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必须突破原有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思路。首先,要解放思想,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抓”为“主动抓”的转变。当前各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是导致流动党员工作薄弱的最根本原因。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大多年纪轻、文化程度高、见识广、有市场经济知识,是基层党员队伍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地认识到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克服畏难情绪,自觉地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实现“被动抓”为“主动抓”的转变。其次,要明确责任,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片面管”为“全面管”的转变。要树立党建不分家,合力共抓的观念,各地党组织要破除相互间的封闭关系,树立全党一盘棋的管理思路,对于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都是管理主体,不仅对外出流动党员进行管理,而且也要对外来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在管好外出流动党员同时,把管好外来流动党员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创新组织设置,力求“管深”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有党员无组织理事、有组织无人员管事、有人员无场所办事”的问题,根据流动党员所处的单位、行业以及可参加活动的时间等情况,建立不同的组织形式。一是同单位党员为一“家”。对同一单位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单独建立基层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骨干均为本单位党员,使党员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便于党支部开展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同行业党员组成一“家”。为方便党员之间相互交流,可根据流动党员所在工作单位所属行业,按行业相近和专业工作相关的原则,建立行业党支部,使有行业“共同语言”的党员真正成为一家人,这既便于开展好党组织活动,又为他们创造了业务交流的机会。三是组建联合党支部。对零星分散在不同单位、不易集中的流动党员,组建联合党支部,适当增加支部人数和支委会成员,由支部书记联系支部委员,支部委员兼任党小组长,分别负责联系几名党员,改变过去由党务工作人员直接联系党员的状况,有利于健全组织机构,方便支部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建立双休日活动党支部。由于流动党员多数在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工作,平时难以挤出时间参加组织生活,可将只能在双休日参加活动的党员编入同一支部;同时,联合党支部和行业党支部也可把组织活动时间安排在双休日,从而形成流动党员双休日活动党支部,为样能较好地解决部分流动党员的工学矛盾。
三、创新管理机制,力求“管住”
解放思想,关健是体现在工作机制的创新上。流动党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而流动性又决定了党员活动地的分散性和所在地域的不确定性。对此,可建立“以动制动”的管理机制。一是在本区域规划范围内构建组织部门、基层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党支部给每个流动党员建立台帐;乡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组织部门建立流动党员信息资料库,从而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立体管理网络,真正使零散务工党员“打工不脱党”,外来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流动人员“能入党”。 二是建立以“流出地管理为主、流入地管理为辅”的双向管理体制。每年,以街镇为单位集中开展一次流动党员摸底调查,并及时与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做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沟通、双向管理,扫除流动党员管理的“盲区”。三是抓跟踪访谈,从感情上加强沟通。采取原地管理与跟踪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流动党员谈心联系制度,在每个社区党支部确定了1名流动党员联络员,对流动党员坚持每月联系一次,每半年走访一次,积极向他们传达上级精神,通报支部工作,掌握流动党员在外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解决“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和“党费难收缴、去向难把握、管理难实施、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四是抓目标管理,从制度上加强约束。在立足加强经常性工作的同时,要坚持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建立基层党组织抓流动党员平时学习活动、思想汇报、上缴党费、遵纪守法、带头致富等工作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社区党建等有机衔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创新教育模式,力求“管好”
要紧密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生活、工作实际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切实增强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和本领。在党员流动前、流动期间和流动后均要加强教育,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党员外出前,党组织要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告知联系方式。党员外出期间,教育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单位都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出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有条件的要采取定期寄发学习资料,或者利用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接收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要结合流动党员的学习需求,抓住时机开展集中培训、专题教育和组织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与之从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对频繁外出的流动党员,采取定期了解学习情况的方式,进行“跟踪式教育”;对长期在外且流动地点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邮寄等形式把学习资料及时发送到他们手中,进行“联系式教育”;对常住外地的党员,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进行“委托式教育”;对流入党员,要求所属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进行“就近式教育”。同时,利用春节、农忙返乡时机,组织外出返乡党员参观家乡巨变,补“乡情课”;开展集中教育,补“学习课”;深入村社农家,补“亲情课”。
五、创新服务模式,力求“管活”
实行“双向服务”模式,一方面,组织服务流动党员。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信息服务、劳动技能培训和维权帮扶等三大机制。一是要建立信息服务机制。要广泛搜集各地区劳务及市场需求信息,及时为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提供指导,增强流动党员外出务工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二是要建立劳动技能培训机制。要根据流动党员的实际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帮助流动党员提高技能,增强本领,解决好部分流动党员由于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劳动技能证书,在外出务工中待遇低、求职难的问题。三是要建立维权帮扶机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维权和帮扶服务活动,切实维护好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流动党员服务组织。大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既了解了外界信息,开阔了视野,又学到了技术,赚到了钱,有的甚至联系到了发展项目。为了使他们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一是利用流出党员活动范围广、经营门路多、获取信息灵的优势,可在流出党员中开展“创办一个项目、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带富一方群众”的活动,发动他们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牵线搭桥,传送科技和市场信息,引进发展经济项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利用流入党员素质相对较高、在流入人员中有一定号召力的特点,引导他们带头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充分发挥好在外来人员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人共同为第二故乡的经济、社会的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如可在“两新”组织党员中开展“为企业献一策、为企业添光彩”活动;在专业市场党员中开展“争创‘党员示范摊位’和‘党员示范窗口’”活动;在社区流动党员中开展以“牵手党旗下、情系千万家”为主题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多渠道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充分展示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对流动人员的吸引力。三是重视对流动党员中优秀分子的培养和使用,及时把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选拔到农村、社区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班子,充实基层党的工作力量,有效发挥其传递信息、参谋决策、传授技能、示范引路等作用。(惠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张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