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多所高校“换帅”释放怎样的选人用人导向 徐鹏飞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3月2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刚在清华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任职决定,邱勇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5年03月26日共产党员网) 近日,三所高校同时换帅,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升任清华大学校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徐惠彬升任北航校长,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朝晖升任浙大校长。从三名校长简历来看,三人均属常务副职升任正职,且均在本校深耕多年,在各自专业领域有卓越建树,属于学者型校长。笔者以为,此举反映出中央更加重视专业学术,重视学者型校长的选用用人导向。 在高校这个不同于一般社会的体系中,学者型校长较管理型校长,到底优势体现在哪里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讲管理。管理型校长一般采用现有的官僚体系和施政思路来管理学校。学校的运作以行政体制为蓝本,实行等级有序的上下级管理层级。大学的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之上,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思路、职称评定、经费来源、职务升迁,均由行政管理系统控制,导致学校重行政、轻业务,专家学者被边缘化。大学教师的价值取向随之发生改变。学生耳濡目染,将大学变为“为人处世”的学习场,而忽略的大学求学的本质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这对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力。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者型校长更能专注专业,能最大程度避免行政层级对教学的干扰,这对于培养良好学风,引导学生潜心学习大有裨益。 其次讲学术。蔡元培先生说过:“多歧为贵、不取苟同。”学术贵在百家争鸣。道理不辨不清,理不辨不清,学术争辩本身就是学术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在严谨公正的学术态度之上,各种观点纷然并存,才能充分调动生命个体的潜能,才能使得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更好发扬,才能促进了思想学术的发展。真正的争鸣需要打破垄断,学术自身特点决定共同思想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争辩反而能擦出更大的火花,而这正是专家型校长擅长的。 再次讲服务。学者型校长,自己便是一名学术研究者,也更加懂科研人员,能感同身受的了解他们的困难,懂得哪些东西是科研人员最需要的,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甘当一名优秀的服务者——为科研人员提供方方面面的合理合法的服务,让科研人员摆脱世俗事务的纷扰,能静心安于学习,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学校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摘自人民论坛网,2015年3月27日) 2015-04-16 点击次数
更多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