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一以贯之的红线。历史证明,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巩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等各方面建设成果的保证。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党章为核心、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创新,党内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建章立制保障党建科学化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努力用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用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用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回顾10年历程,党的制度建设一直向着科学化的目标坚定前进。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以党章为根本。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07年,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代会报告和修改后的党章……这些正是从根本入手,通过制度为思想建设这项首要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科学的制度也有利于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例,2002年,十六大提出“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年,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围绕这一条例,中央又陆续颁布了11个法规文件;2009年,中央颁布《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组部印发了与之配套的“三个办法”;此外,各地继续探索和完善各种干部选拔方式,其中综合性的公开选拔方式已逐渐成为干部选拔的重要路径,并已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干部选拔路径。
凝心聚力完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贯穿于党的组织和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回顾10年历程,我们党在这方面的成绩十分突出。 对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和对党员民主权利的维护意味着对党内民主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员权利的最全面、最系统的党内法规。到了2007年,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论断。 10年来,党代会和党内选举制度逐步完善:实行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提出建立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差额选举,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选范围等等。 10年来,党务公开成为发展党内民主制度的新路径: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增写了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的内容;还有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颁布《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建立巡视制度,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实践证明,党的制度建设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形成科学有效的集中,才能凝聚起人心和力量,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与时俱进提高制度执行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的制度建设也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实体性制度较多、程序性制度较少的问题,我们党近年来也特别重视制度的执行,以更好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2010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同年6月,11个中央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就同中外记者见面,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外界展示执政党的公开透明形象。而中央各部门、各省区市党委及其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在两三年内普遍到位。 制度建设的成果也在实践中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从农村实行“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到城市社区落实“三有一化”,从发展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到在基层党建中密切联系群众,从公开竞争择优选人用人,再到加强监督严肃党风党纪……“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已经成为评价制度建设的最终“标准”。 制度之所以具有全局性,是因为党的制度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10年来,健全党的理论武装和干部培训制度,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相关制度,健全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制度……可以说,党的组织和党员在哪里,制度就建到哪里。 10年来,党的制度建设紧扣时代脉搏,澎湃着创新的激情,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在这条道路上,这一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伟大政党将继续向着科学化的目标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2年10月26日 11 版) 2012-10-29 点击次数
更多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