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第一个抗日民主乡政府——如尖刀
插入日伪心脏
良井革命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近日,区新闻中心“查探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采访组跟随区委党史办调研组,来到惠阳县第一个抗日民主乡政府——良井乡人民政府旧址(谭公祖庙)。一同感受她那历经沧桑的变迁,探寻那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史。
良井乡人民政府旧址良井谭公祖庙,位于良井圩镇老街东北面。走入老街不久,就能见到这座隐藏于闹市之中的传奇庙宇。
谭仙圣庙为主庙,谭仙圣庙、仓圣庙、魁星楼三庙为一体的,古式建筑砖木结构瓦房,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寺庙大门由花岗制成,岩石门额刻“谭仙圣庙”,门额上有壁画,门联“谭公恩德远;仙圣福泽长”。庙分前殿和后座(魁星楼)。走进庙内,屏风上悬挂“神恩永赐”木匾。庙内装饰精美,香火鼎盛。据文物部门资料显示,该庙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
据了解,该庙当年位于良井圩中心的繁华地带。因此也曾被国民党乡公所占用办公。
良井各阶级携手共建抗日民主政权
时间走到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大好。我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在东江流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不断取得胜利,抗日根据地日趋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当时的良井乡,是平潭、新圩国民党驻军边缘地带,被国民党要员和土匪团伙控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东江纵队政治部向全军发出了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当年秋,东江纵队第七支队炼铁部队总部进驻良井朱禾笼,频繁活动在良井各地,恢复了党组织活动,对国民党乡公所缴粮缴械。同时,召集良井地主、豪绅、知名人士、农民等各阶级代表一百多人,召开国事座谈会。在谭公祖庙,通过民主选举推进了杨富森为中共良井乡人民政府乡长,杨彩萍任副乡长。这是东江纵队在惠阳县建立的第一个乡人民政府,也是广东首个由东江纵队主持建立的民主政权行政乡。
被日伪视为眼中钉,屡次扫荡屹立不倒
良井乡人民政府成立后,做了大量有益于抗战的工作,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组织群众参军参战,宣传抗日道理。同时还废除原保、甲上调的各种钱粮和圩内一切不合理的苛捐杂税。让政权成为既能应付日伪,又为抗日服务的政权。
由于乡政府声势浩大,影响面广,犹如一把利刃插在日伪的心脏。日伪军对良井抗日民主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发动了多次扫荡,必欲除之而后快。1944年,驻良井日军,集结平潭、白花一带的国民党伪军,曾先后多次袭击良井乡人民政府,我抗日军民沉着应对,奋起反击,击退日伪的多次进攻。其中,最惨烈的一次是在1945年3月初,常备队与日伪鏖战一夜,重创日军,由于双方武器装备悬殊,最终良井乡常备队牺牲10多人。但良井乡民主政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
谭公祖庙历尽沧桑,见证了良井人民一段革命斗争史,至今依然屹立。2000年6月,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文昌 王伟明)
来源:《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