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团体
发展特色文化,提升惠阳城市品位(三届五次会议发言材料)

2011-03-10 点击次数
政协惠州市惠阳区三届六次
    会议发言材料之九

                                      发展特色文化,提升惠阳城市品位
                                          —— 黎玉贵常委(代表提案和群团政法委员会)的发言

    惠阳已有1600年的历史,是东江流域着名的革命老区,是叶挺、邓承修等历史人物的故乡,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客家、潮汕、广府、惠府四种地域文化在此共生共荣,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条件优越。我区依托特色优势,准确定位,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惠阳客家文化暨崇林世居荔枝节,打造了叶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惠阳客家围屋群、金果湾生态大观园及世外梅园生态旅游区等四大精品景区。其中叶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将叶挺纪念馆、叶挺故居与叶挺森林公园有机融合,集革命历史、客家文化、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区,是广东省三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滨海红色旅游景区,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区文化经营单位共有805个,包括印刷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业、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业等多种类别,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印刷业类经营单位175家,规模以上企业5家;文化艺术服务业类经营单位25家,从业人员约100人;文化休闲娱乐业类经营单位240家,从业人员约3100人;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业类经营单位219家,规模以上企业33家;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业类经营单位146家,从业人员约370人。初步形成了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艺术培训等行业齐全的文化市场体系,为繁荣我区经济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到位。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经营者,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主动参与文化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缺乏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手段。二是文化经营人员素质不高,经营观念滞后。部分文化产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不高,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专以上学历只占5%,经营理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群体。175家印刷企业中,投资上千万元的企业只有5家,大部分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业态;音像、书报刊等其他文化经营行业的投资规模基本处在50万元以下;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138家,工业增加值仅2.78亿元。总的来说我区文化产业企业规模不大,尚未形成产业群体,缺乏竞争力。四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我区的文化产品大部分以加工生产和娱乐服务为主,尚未有企业进入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创意文化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文化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大部分文化制造业企业都是“三来一补”企业。五是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现象较为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不少文化经营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订单少、招工难、效益差等问题。六是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力度不够。惠阳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不足,尚未形成“惠阳品牌”。
    在此,我们谨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尽快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加强文化产业的宏观管理,完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避免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弊端。
    (二)加强文化执法工作,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健全并发挥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和文化产业中介服务机构在维护行业权益、实行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协调行业利益、规范行业经营、反映行业意愿等方面的作用。
    (三)完善配套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引资招商。积极放开文化产业准入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政策性限制,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除涉及国家文化安全项目外的多领域文化产业。制定和实施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市场准入、资质年检的统一标准,健全市场退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引入境内外企业来我区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形成多种所有制竞争发展的产业格局。切实落实国家对文化产业税费改革的政策,对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实行零税率,对大众文化产品和服务实行低税率,对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实行所得税返还的优惠政策。改进政府主办重大文化项目、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承办机制,依法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四)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加强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尽快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予以管理保护。深入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客家服饰、秋长的客家山歌、镇隆的皆歌、永湖的春牛调等。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及时确定公布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积极将民俗文化中的精品申报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开发利用革命老区和侨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邓承修、邓仲元、叶挺、叶亚来等历史名人的人文资源。加强民间技艺特殊人才后备队伍的培养,继承、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
    (五)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我区现有教育资源,加强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经纪、新闻传媒、出版编辑、影视制作、文化策划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具有文化事业管理才能和文化产业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保护、使用、奖励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特殊人才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建立全区文化人才信息资料库,确立文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评价考评体系。加强领导干部文化产业方面的知识培训,将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训纳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序列。
    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惠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将更加完善,各类文化设施,必将为民所用,使其惠民悦民。惠阳城市品位更高,惠阳城市更增无穷魅力。
                                                              (发言人系区政协提案和群团政法委员会主任)





更多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惠州市惠阳区委员会

电话:0752-3370181 0752-3369826    E-mail:hyzxb@126.com

惠州市惠阳区信息产业中心技术支持 本网页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显示模式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