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生问题
1、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证城镇居民享有社会保障权利。
2、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3、合理规划和建设一些既小型实用又方便市民健身的运动场所。
4、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医疗事业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5、建立制度,保障市民享受我区经济发展成果。
6、科学规划,节约资源,有效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
7、政府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救助机制。
8、创新“三农”工作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9、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0、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建议。
11、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12、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建议。
13、关于加快解决我区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建议。
14、关于把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建议。
15、关于把对农民工的关爱落到实处的建议。
16、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17、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议。
18、促进我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建议。
19、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建议。
20、进一步促进个体、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21、关于妥善解决非本区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建议。
22、关于大力支持薄弱地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议。
23、关于加强绿色生态标志的推广和管理,倡导绿色消费的建议。
24、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建议。
25、关于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的建议。
26、大力发展公共事业,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方面的建议。
27、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建议。
28、关于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建议。
29、关于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的建议。
30、关于加速推进老年服务事业方面的建议。
31、关于大力发展助残事业,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的建议。
32、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建议。
33、关于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建议。
34、关于创新文化服务体制,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议。
35、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议。
36、关于拓展市民休闲娱乐空间,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37、关于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科技场馆设施,推动全民精神文化素质提高的建议。
38、关于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益性医疗机构建设的建议。
39、关于建立农业保险的建议。
40、关于保障菜篮子安全的建议。
(二)社会和谐
41、建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出租屋及外来人口管理。
42、加快建立我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43、如何搞好“惠民在线”的几点建议。
44、加快建立我区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管理长效机制。
45、建立政府法制指标体系,促进法制政府建设。
46、认真执行《物权法》加强小区物业管理。
47、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48、加强监督,保障权利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49、关于加大收治精神病人力度的建议。
50、关于区公安、司法强制戒毒改制后,加强区戒毒康复中心建设的建议。
51、企业要依法成立工会,并发挥工会的作用。
52、协调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推进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3、关于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建议。
54、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55、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建议。
56、关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教育投入体制的建议。
57、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的建议。
58、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议。
59、关于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市场运作的建议。
60、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以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建议。
61、关于完善信访制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建议。
62、围绕创建和谐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保障职工利益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方面的建议。
63、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建议。
64、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建议。
65、关于切实加强我区社区建设的建议。
66、完善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建议。
67、关于发挥侨乡优势,进一步做好我区侨务工作的建议。
68、关于大力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防灾能力的建议。
69、关于做好下岗失业和敬业企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建议。
70、关于加强公交车司机职业道德教育及岗前培训的建议。
71、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区政务信息化进程的建议。
(三)科学发展
72、加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73、关于推进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建议。
74、关于确实重视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75、创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
76、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作中,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77、加快开发具有惠州特色的客家旅游产品,促进我区旅游产业发展。
78、加快惠城区与惠阳区的连接,建设和谐繁荣的现代城区。
79、发展园区经济,建设集产业、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园区。
80、我区在双转移中要抓住机遇,持续发展。
81、关于加大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转移就业力度的建议。
82、加强物流产业建设,力促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83、继续加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84、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建议。
85、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86、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建议。
87、科学规划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集群经济的建议。
88、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相配套的建议。
89、太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我区产业、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90、关于加强科学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品牌的建议。
9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发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推动作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9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的建议。
93、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94、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方面的建
95、关于营造我区良好自主创新环境的建议。
96、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引进技术及装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统筹协调机制的建议。
97、关于壮大高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的建议。
98、关于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协调和梯度发展的建议。
99、关于加强产业政策指导,优化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建议。
100、关于完善投融资政策,拓宽高技术产业资金来源的建议。
101、关于创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模式的建议。
102、关于加强学科专业和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建设的建议。
103、关于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议。
104、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议。
105、关于进一步开发农村特色旅游业的建议。
10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建议。
107、关于发展体育产品,扩大和引导体育消费,推进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108、关于继续加大对一批重点污染河段整治力度的建议。
109、关于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
110、关于重视源头控制,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建议。
111、关于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促进环保投入的多元化、社会化的建议。
112、关于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城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示范区等活动的建议。
113、关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推动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建议。
114、加大农村河道水网治理,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农村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议。
115、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16、关于抓好民营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建议。
117、关于完善阿公顶森林公园建设的建议。
118、关于落实阿公顶森林公园规范管理的建议。
119、关于设置农贸市场车辆停放点的建议。
120、保护劳动密集型企业,稳步推进我区工业发展的建议。
121、关于修缮华侨先贤叶亚来故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