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广东的登革热防控工作,专家们近日齐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研讨。专家们有什么策略?小编为您一一解读。
专家观点
登革热防控要以蚊媒控制为主导
因为广东的气候特别适合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生长繁殖,地理上又和东南沿海登革热高发的国家密切接壤且交往频繁。因此当有输入性病例来到广东,白纹伊蚊就会通过叮咬病人来实现登革热在本地传播。
无论是国际共识还是广东实践,都证明控制蚊媒(即花斑蚊)密度是防控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
专家观点
做好早期的病例发现和管理也很重要
因为根据历史经验,头一年流行,第二年就要防止重复感染。由于登革热病毒有四个血清型,若感染过其中一型后,再感染另一型病毒,这样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是显着增高的。
早期发现病例管理在以输入性散发病例为主的时期特别应该做到。
专家观点
蚊媒控制的方法是清除蚊虫孳生地并杀灭成蚊
清除蚊虫孳生地——清积水:
对于花盆的底碟、饮水机的水盘、鸟笼的饮水器皿等容易积水的地方,应及时清理其中的积水。
家中的水养植物应3-5天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要注意冲洗植物根部,以防蚊卵或幼虫粘在上面继续繁殖。
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吃掉水中的虫卵和幼虫,杜绝蚊虫孳生。
将杀虫缓释剂投放于难以清除或不能清除的积水(如水生植物、车库积水井等)中,可在一定时期内(约15天)起到持续灭杀蚊卵的作用。
杀灭成蚊
市民在家中可使用蚊香、杀虫剂等杀灭成蚊。
政府采取统一的灭蚊行动。
在疫情的不同时期,这两种措施的比重可以有所不同。
专家观点
要以蚊媒密度作为疾病的预警指标
在疾病监测中,“疾病的危险因素”监测是最高层次、最敏感的监测方法。
具体到登革热的防控,就是要开展蚊媒密度的监测和预警,从而做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