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惠州市惠阳区贯彻落实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业经五届37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区旅游局反映。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9日
惠阳区贯彻落实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
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全域旅游工作现场会精神,全力推动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根据《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惠府函〔2018〕28号)和《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分解表》(惠市旅〔2018〕12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更好助力惠州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结合我区“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打造旅游休闲目的地,完成优化全域旅游大格局、塑造全域旅游大品牌、培育全域旅游大产业、打造公共服务新体系等“三大一新”4项任务,积极探索“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
二、创建目标
通过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我区力争达到在治理上共治共安,在产业上共融共赢,在发展上共建共享,实现旅游发展模式全面革新:即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域旅游品牌更有特色,全域旅游产业更加融合;力争至2019年底,我区主要创建指标基本达到有关验收标准;力争至2020年底,我区主要创建指标全部达到有关验收标准,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比重的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本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区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1.建立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机制。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局,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要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明确任务分工,每年召开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议;设立全域旅游工作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职能,坚持每季度研究推进工作,统筹区内项目会审、市场监督、综合执法、产业发展、政策决策等工作。
2.建立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推动公安、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新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督、旅游法庭、旅游质监执法等工作和队伍建设。
3.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创新经济与社会规划理念,高标准编制《惠州市惠阳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年)》,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及要求贯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中,推动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
4.推动政策配套机制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各类资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旅游投融资、旅游标准化、文明旅游共创、旅游志愿者组织、旅游人才培养、党政干部培训、旅游工作考核激励等机制。
(二)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1.推动旅游交通全覆盖。实施《惠州市旅游发展与交通体系对接专项规划(2016~2030年)》,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改善区域公路通达条件,确保有一条高等级公路通达4A景区,提升区域可进入性。提高乡村旅游道路的建设等级,推进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形成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游客运输组织能力,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和观光巴士等。
2.推动旅游厕所全覆盖。继续推进“厕所革命”,优化旅游厕所配置,推进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推进临街、临景单位(超市、商场、酒店、餐厅、加油站等)厕所向游客开放。推进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营造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鼓励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场所配套建设第三卫生间,全面提升我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3.推动旅游标识系统全覆盖。在全域建立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将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标识体系建设纳入道路交通标识范围。
4.推动生态慢行系统全覆盖。依托区内重要旅游镇村、景区景点的车行道路,建设旅游风景廊道,完善观景平台、驿站等配套设施,推进城市绿道、文化体育公园、骑行专线、登山步道、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多渠道、多方面增加旅游公共产品供给。
5.推动旅游信息服务全覆盖。建立全面的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服务体系,无偿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支持、鼓励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线上平台、线下网点和旅游驿站。配合建立省、市、区互联共享的旅游大数据中心,形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重点旅游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线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创办旅游信息资讯网站,开发建设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各类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6.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全覆盖。在建好各景区游客中心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建立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在惠州南站、惠州机场、叶挺将军纪念园等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加快旅游停车场地建设,实现景区交通、停车有序管理。改善卫生医疗条件,3A级及以上景区设置医疗急救点。
(三)打造全域旅游特色产品。
1.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碧桂园、华侨城等企业积极参与我区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的契机,推进良井、秋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打造成我区乡村旅游的标杆,有效带动全区各镇(含街道,下同)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 “一镇一特色”。积极结合我省美丽乡村行动,实施乡村旅游“四变工程”,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引导各地创建旅游风情小镇;推进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和生命力;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大力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切实抓好旅游宣传引导和营销,做好行业标准指导,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大力培训各类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户就地就近创办经营实体,修建民宿客栈,开发农特产品,充分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促进旅游消费,使农民增收致富。
2.强化核心景区带动效应。立足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擦亮红色旅游、民俗旅游、山地度假、城市休闲、康体养生、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品牌。发挥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挺将军纪念园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周边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客家围屋、田园、山林、温泉等资源,打造成一个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田园休憩、民俗旅游、森林康养、骑行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区域,力争打造国家级5A旅游景区;大力推进淡水古井、文旅产业园(河背东), 秋长吉他小镇、凤悦·秋长谷里,镇隆山顶文化旅游小镇、大光村崇林世居、高田村四大半围红色旅游,良井凤悦·良井原乡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抓好亚维浓生态园、海天堂等A级旅游景区功能升级、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同时大力推进榄子垅环境园、永湖森林湖等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
3.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民俗文化,努力打造特色突出,品种多样,具有全季节性的旅游产品供给。到2019年,全区建成至少6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以上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6家以上国内外品牌酒店、5条以上旅游精品线路、8家以上特色民宿、10家以上“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以及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全域旅游产品格局。
4.培育旅游新业态。一是推动“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文化街区,因地制宜开展工业旅游。二是推动“旅游+农业、林业”。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公园(庄园)。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公园,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三是推动“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积极利用科研设施等发展科技旅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迹(尤其是革命文物遗迹)及图书馆、大剧院、文化广场等文化场所,推进剧场、演艺、游乐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医疗健康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健康旅游业态。积极发展健步、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登山等体育旅游新产品。四是推进“旅游+交通、环保和国土”。建设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推广精品旅游公路自驾游线路。
5.推动园区型旅游产品建设。建立惠阳全域旅游投融资项目库,加大旅游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加强A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旅游综合体、重点文旅项目等园区型旅游产品建设,推动多要素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综合带动功能。
(四)完善旅游服务要素配套。
1.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旅游标准实施绩效评估。推进旅游企业提质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诚信旅行社、星级酒店、A级景区等旅游企业,鼓励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
2.推动旅行社和导游体制改革。创新旅行社和导游劳务合作方式,建立政务(商务)导游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导游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养,提升导游队伍形象。
3.提升住宿业态发展水平。拓展旅游住宿形态,发展经济型、主题型、度假型酒店和旅游民宿、汽车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推动星级酒店提升改造工程,提升住宿接待能力和水平。
4.提升餐饮业品质。深入挖掘民间传统美食,重点建设和培育若干特色餐饮街区。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与美食文化节、特色美食评比和餐饮名店评选活动。鼓励景区和旅游企业开展各种主题的美食节庆活动,使客家特色美食得到发扬光大。
5.改善旅游购物环境。推动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点建设,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大型超市、商业街、美食步行街等场所,设立旅游购物点。研发生产本地特色旅游商品,培育和创新本地旅游商品品牌,提升惠阳旅游手信的质量和信誉。
6.丰富休闲娱乐内容。大力发展旅游文娱,努力打造“惠阳吉他+荔枝文化艺术节”等一批文化演艺项目,延长游客逗留时间。鼓励有条件的镇推出特色专场文化演出,打造惠阳文化演艺名片;推动惠阳皆歌、舞春牛、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举办自行车赛、登山赛、徒步赛等体育运动休闲活动,丰富休闲旅游内涵。
7.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立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制定管理激励制度,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提供文明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打造旅游志愿服务品牌。
(五)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1.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坚持保护环境优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进行分类指导,配合市建立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环境容量联动机制,制定旅游资源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倡导节能减排理念,大力推进旅游企业节能减排。
2.建立旅游安全保障及应急机制。出台《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加强预案演练。与区公安、交警、环保、卫计、安监、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执法网络,配强综合执法队伍,强化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旅游安全。同时,为营造安全稳定的执法网络,推动相关部门将旅游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和通过管辖各行业获取的旅游数据与区公安部门共享。
3.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明确涉旅各部门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方面的职责,协同配合,重点打击黑车、黑导和价格欺诈行为,净化旅游市场。区旅游、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日常巡查检查,督促各涉旅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游客投诉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4.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建立优质旅游服务商目录,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实现服务人员素质较高、游客满意度高、投诉率低、旅游服务优质高效的旅游环境。各部门、各涉旅企业要自上而下确立“游客至上”的理念,一切以游客满意为标准,自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5.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相关要求,开展绿色城乡“护蓝、清水、净土、增绿、低碳”五大行动。全面构建环境卫生体系,进一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深入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通景公路两侧环境整治,做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主要涉旅场所干净卫生整洁,涉旅路边、河边、湖边达到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六)推进全域旅游宣传营销推广。
1.打造地区品牌,构建专属旅游形象。建立一套全新的惠阳区旅游视觉识别(VI)系统,以全新旅游宣传标识和品牌口号为基础,加强对惠阳旅游形象的整体营销和旅游品牌的整合推广,开展全域旅游主题系列活动。培育“红色”、“古色”、“绿色”等系列旅游品牌及线路产品,全方位塑造惠阳旅居目的地新形象。
2.完善全域旅游营销体系,推动客源互送。广泛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推广,创新推广方式,积极参与惠州市组织的在惠州机场通航城市、高铁沿线城市等重点旅游客源地开设惠州旅游(异地)推广中心。积极引导建立以政府发起、协会主导、企业运营的旅游营销联盟,完善全域旅游营销体系,实现平台共享、渠道共用、客源互送。
3.整合媒介资源,创新营销模式。扩大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借力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微信微博新媒体及智慧旅游电商体系,整合全媒体、全领域营销资源,搭建高效、精准的惠阳旅游宣传营销总平台。
(七)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体系。
1.秉承共建共享理念。推动“主客共享,城旅共融”,始终把共建共享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积极融入,让游客更加享受旅游生活,让市民和广大群众享受旅游红利。
2.加强旅游文明建设。全面推行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出境旅游文明指南,培育文明旅游典型,完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加大惩戒力度;选树旅游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评选文明旅游公益大使,培育一批文明导游和旅游从业人员,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推介。
3.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富民。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创客基地建设、企业帮扶、金融支持等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通过旅游创业、旅游经营、旅游服务、资产收益等方式,完善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受益机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4.营造旅游发展环境。梳理“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向居民开展旅游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旅游形象意识、旅游责任意识。
四、实施步骤
对照创建重点工作指引,通过宣传部署、组织实施、整改提升、迎检验收、巩固提升五个阶段,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营造创建氛围,务实组织实施,力求全面推进。
(一)宣传部署阶段(2018年3月~8月)。
1.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2.召开动员大会,部署推进任务,明确目标责任,营造全区全域旅游的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19年6月)。
1.根据方案要求,务实组织实施,推动落实各项任务。
2.任务各牵头单位要细化方案,明确任务和完成时间节点。
3.组织开展工作督查督办,定期召开工作通报会,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力求全面推进。
(三)整改督查阶段(2019年7月~12月)。
1.区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查漏补缺。
2.针对指导意见,查找不足,落实整改措施。
3.区全域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提交各责任单位提交的整改报告,由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相关领导、专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四)全面迎检阶段(2020年1月~6月)。
1.认真对照实施工作计划,巩固工作成果,营造迎检氛围。
2.进一步查漏补缺,开展旅游市场和综合环境整治,实现全民共建,城旅共融。
3.配合惠州市制定迎检工作计划,配合接受专家组检查验收。
(五)巩固提升阶段(2020年7月~12月)。
1.对照专家组验收检查指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提升计划。
2.查漏补缺,形成常态化全域旅游发展机制。
3.上报整改提升情况,巩固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党政统筹,制度引领。从惠阳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将全域旅游作为一项长久坚持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度、大手笔推动惠阳区全域旅游发展。建立工作实施督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门听取和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各牵头单位每月研究相关工作,及时破解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深入项目现场,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每月一通报。
(二)精心组织,强化保障。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按照目标任务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细化任务和分工,密切配合。完善旅游扶持奖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人、财、物向旅游业倾斜,对旅游创建项目,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将项目资金相应列入各自部门预算。每年度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考核。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全民的参与热情。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全域旅游推进工作的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相结合,线上和线下互动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宣传声势,及时宣传我区进展与成效,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是旅游主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氛围。
附件:惠阳区贯彻落实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解读《惠州市惠阳区贯彻落实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